8月24日,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和陪同南非总统祖马访华的南非水利和环境事务部部长布耶卢瓦·松吉卡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南非共和国环境管理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
■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初探三年,环境效益如何?□交易额累计达1.86亿元,涉及企业过千家2007年11月,浙江省嘉兴市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为全国试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的先行者。另一方面,由于排污权要花真金白银购买,企业开始精打细算,中水回用、狠抓减排变得自觉自愿。

同时,这种倒逼不只是前置测定规范,更有后续措施强化监管。■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渗入环境管理,地位有何转变?□已从最初的试点逐渐进入环境管理主渠道三年来,嘉兴市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已从最初的试点逐渐进入环境管理主渠道。最后,遵循区域经济社会良性发展原则,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腾出更多环境资源。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对嘉兴近年来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年前,浙江省嘉兴市率先在全国成立排污权储备交易中心,要求所有新建项目必须购买排污权。
从此,在嘉兴,排污权对新建项目或企业来说,不再是免费的午餐,所有新、改、扩建项目新增的排污权必须从储备交易中心去购买,要的越多,花钱也就越多。据2009年嘉兴市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劣Ⅴ类水比2007年下降了25%,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指数均呈下降趋势。但是,征收环境税是企业升级换代的经济动力,环境税征收制度只要设计得当,就能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利契机,并有效制约企业对石化能源的消耗,千方百计地节能减排,开发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说到影响的大小,核心问题是税率怎么设置。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试点地区既能享受生态环境改善的益处,又能增加税收,改善财政状况,或许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财源。环境税作为一个税系,其出台将会对已有税种进行整合。税率高与低,对于行业的影响大小,是不一样的。
环境税的开征已经十分必要、非常迫切了,可以说是刻不容缓。李齐云认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企业会首当其冲,比如石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会受到较大影响。

潘明星认为,各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导致环境税讨论十数载却迟迟未开征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消费者、个人,方方面面的利益都需要调整,这是最难的事。并且,如果一些小企业支撑不住倒闭,就业问题就可能会激化。另外,环境税还涉及到一些行业的发展,甚至涉及到经济增长水平与就业,所以环境税的开征必须慎之又慎。山东财政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潘明星认为,国家已把节能减排、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针上升到国策的高度,环境税的征收是最重要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渐行渐近据李齐云介绍,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李齐云认为,环境税的开征主要存在两方面难度,一是会不会出现重复征收的情况,比如说开征环境税后还要不要征碳税,这个问题是被业界广泛讨论的。可预见的阵痛环境税开征之后,肯定会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地方收入。一旦环境税开始征收,将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来自有关方面的阻力。
二是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一些小企业可能承受不了会倒闭,这部分经济损失应该如何弥补。针对重复征收的问题,李齐云认为这就给税种设置提出了要求,税与税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只要税种设置得好,就不会出现重复征收的问题。

最近,紫金矿业污染、南京市区化学管道爆炸、大连石油管道泄漏……这些环境事件屡见报端,不断刺激着民众的神经李齐云认为,环境税的开征主要存在两方面难度,一是会不会出现重复征收的情况,比如说开征环境税后还要不要征碳税,这个问题是被业界广泛讨论的。
环境税的开征已经十分必要、非常迫切了,可以说是刻不容缓。二是要充分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一些小企业可能承受不了会倒闭,这部分经济损失应该如何弥补。渐行渐近据李齐云介绍,环境税是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环境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可预见的阵痛环境税开征之后,肯定会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地方收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导报特约评论员李齐云21日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并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试点地区既能享受生态环境改善的益处,又能增加税收,改善财政状况,或许能成为地方政府新的财源。
过去也有相关税种,比如治理污染的污染税、污染费,还有保护资源的资源税、消费税。日前,有媒体报道,我国环境税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环保部即将向国务院提交环境税开征及试点的请示,2013年可能将适时推出。
针对重复征收的问题,李齐云认为这就给税种设置提出了要求,税与税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的关系,只要税种设置得好,就不会出现重复征收的问题。比如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逐步将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迁到远郊或乡镇地区,而这些企业大多成为所在地区的经济支柱。
潘明星认为,各方面利益的调整是导致环境税讨论十数载却迟迟未开征的主要原因,政府、企业、消费者、个人,方方面面的利益都需要调整,这是最难的事。另外,环境税还涉及到一些行业的发展,甚至涉及到经济增长水平与就业,所以环境税的开征必须慎之又慎。
但是,设置一个税种说来容易做来难。短期来看,的确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试点地区经济发展,但国家一定会有所调节与补偿,影响不会很大。环境税作为一个税系,其出台将会对已有税种进行整合。山东财政学院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导报特约评论员潘明星认为,国家已把节能减排、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针上升到国策的高度,环境税的征收是最重要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税率高与低,对于行业的影响大小,是不一样的。一旦环境税开始征收,将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从而形成来自有关方面的阻力。
最近,紫金矿业污染、南京市区化学管道爆炸、大连石油管道泄漏……这些环境事件屡见报端,不断刺激着民众的神经。但是,征收环境税是企业升级换代的经济动力,环境税征收制度只要设计得当,就能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利契机,并有效制约企业对石化能源的消耗,千方百计地节能减排,开发有利于循环经济的工艺和技术,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并且,如果一些小企业支撑不住倒闭,就业问题就可能会激化。说到影响的大小,核心问题是税率怎么设置。
李齐云认为,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行业企业会首当其冲,比如石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会受到较大影响。如今征收环境税的大环境已经具备。从地方政府角度来讲,地方政府对于开征环境税或者碳税不会有什么阻力一是喜马拉雅冰川因气候暖化加速溶解,把大量淡水倾泻入泥沙郁积的印度河。
尤有甚者,根据目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趋势,类似的暴雨洪灾或将成为常态。虽然人类行为是否直接造成全球暖化,还有待完整全面的证明,暖化现象本身却几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既然气候暖化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如气候极端多变带来的豪雨或干旱现象、海岸更易被侵蚀、疾病更容易散播)日益频密,地窄人稠的新加坡更需要未雨绸缪。但是这也意味着如何计算出成本和风险之间的平衡,尤其是在土地稀少珍贵的小岛,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来获得什么样的效果,需要各界周详的讨论,以凝聚行动所需的最大共识。
人定胜天,普遍被理解为人力能够战胜自然,这显然不符合传统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天人合一精神。巴基斯坦遭遇洪水肆虐,几近一个月,全国约五分之一土地被淹没,受灾人口多达2000万人。 |